首页 >> 信用管理标准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评定和发展标准

信用管理体系的
     信用评级的发展标准

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
   
    信用是由“信”和“用”组成的,信是诚实、不欺骗、可靠。拆开分为站立“人”和“言”,意思就是:权威人的言语。用是使人、物发挥其功能。信用英文是;credit。
信用词典里解释为:诚实的使用。

广泛定义是:实现承诺,从而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
深入延伸意思是:以偿还为条件价值模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的赊销或预付的金融活动之中。这层含义指在特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中的借贷关系。信用是贷方相信借方偿还能力,借方使用了贷方的资金的权利,而贷方也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这种关系多发生市场金融经济主体之间。然而这种关系在当今的社会非常普遍,对社会的经济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信用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节  信用风险含义:风词典意思是没有确实的根据;
                   险词典意思是可能发生的灾难;
                   风险的意思就是灾难发生的不确定性;
信用风险:人的承诺的不确定性;英文是credit  risk;现代的经济含义是金融经济主体活动中资金的借贷行为所带来偿还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借方使用了贷方的资金的使用权,但是借方能不能还钱,还多少,对于贷方来说就是个不可控制的不确定事件。对于贷方来说这就是金融借贷的信用风险。
现代的信用风险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转化的一种金融资金借贷的关系。信用风险发生主观上跟人有直接的关联,人的主观意识和自主行为对信用风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徽商和晋商还有浙商,不管是法律的压力还是社会的压力,还是受到政治的环境影响,他们从容不迫的以自家的基业为代价,承诺自己的诺言,来兑现对客户承诺的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革命,经济特飞猛进。反而会听到更多的是,某某企业、个人有钱故意不还,或者挪用资金它用,导致亏损不能如期还贷,美国安然公司的倒闭等。无时无刻上演着金融信用风险。

其实信用是可预测性的。基于人们在日常的历史活动和商务活动中的表现,借贷行为的历史归还情况和履行诺言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未来可能的行为,但是决不能肯定起未来的必然行为。历史的信用记录状况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借款人的未来还款信用行为,但影响借款人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意外因素,自然灾害,严重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所以信用风险有相对预测性。

然而信用风险有可度量性。一是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大小;二是债务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比如,甲有100万可变现资产,甲借款1万元;乙有10万可变现资产,乙借款1万;丙有1万可变现资产,丙借款1000元。那么违约的风险肯定是甲比乙小;但是违约造成的损失肯定是丙比乙小。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信用风险程度是可度量的。

第三节  信用评级的起源: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的借贷行为时按照收益大于风险的原则来进行的,所以在经济主体贷出款之前,出于自身考虑,会对借方进行资金偿还风险进行信用评估,这就是信用评级的起源。
最早的信用发生的关系在熟人之间进行的,首先发生的信用关系是熟人之间借还东西(实物)。然后发展成熟人之间借贷货币形式。在贷方借款之前,要考虑借方的人品(其中包括诚信)和偿还能力,这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信用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出现,人人类社会涉及货币资金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多,这样就产生了专门提供资金的服务金融机构------银行就这样诞生了。银行是个服务机构,一面吸纳储户的资金,同时提供资金向社会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这样就打破了原始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单一模式。银行就成为融资的平台,就架起了借贷的桥梁。银行面对这些经营类型不同、经营内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产品繁多的借款主体,要保证银行自身的资金安全,不受损失,而且还要获利,银行就专门设立了专业机构,有专业人员通过专业的流程来细致地调查收集主体的信息,研究出系统的专业方法。分析借款主体的状况,然后评价出借款主体信用好坏和偿还能力。
资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信用行为的区域,同时也放大贷款方可能面对的信用风险。20世纪初美国因此而受到惨重的代价。这时美国就有些人开始从事为市场提供专门的借款方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的分析研究机构,这就是早期信用评级机构的雏形。这种机构不仅提供专门的借款方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还同时帮助借款方取得市场众多贷款方的信用与资金支持。这种机构在资本市场既不代表借款方,也不代表贷款方,二是作为专门从事信用评估信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用符号来代表经济主体的信用风险,确定信用等级,这就是信用评级的起源。
 
第四节  信用评级的含义:

    英文是:credit rating; 信用评级时由信用评级机构最先提出并引入资本经济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是经济市场中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都是基于自身对信用风险的理解和信用评级的市场需求,给出各自对信用评级的含义。
标准普尔给出的含义是: 提供的以字母标示的信用评级服务代表了公司对各类经济主体组织的信用可靠性的分析结果和评估意见。
穆迪给出的含义是: 对经济主体组织无法偿还所借款项、延期还款或只能偿还部分借款本息是,贷款人可能蒙受信用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的分析预测。
惠誉给出的含义是: 反映了对经济主体组织能否满足信用契约责任的实力的一种意见。
QE;9000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给出的含义: 反映了对经济主体组织的本行业的经营实力和对社会信用的履约风险。
信用评级是一种主观意见,每一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意见仅代表本机构的独立的观点。不同评级机构可能对同一家经济主体组织给出不同的评级观点。作为一家专业的信用风险研究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信用品质和还款能力判断较为复杂的机构,而非个人,而QE:9000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率先把经济的主体组织负责人信用列入其中。

第五节  信用评级的特征:

   信用评级由于其服务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符号的含义决定了其具有:时间性、前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对性、多样性等特征。

     1、时间性:

信用评级机构对特定的经济主体组织进行信用评级时,都是针对经济主体组织特定时期、甚至特定债务所表现出来的信用可靠性和履约实力进行分析,同一经济主体组织在其不同的经营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信用压力及履约实力是不同的,虽然评级机构非常看重经济主体组织长期形成的信用品质特点,但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特定的信用风险特征会有阶段性差异。

    2、前瞻性:

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对经济主体组织目前的信用实力、历史的信用记录推断出当前表现出来的信用品质和经济实力的特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做出判断。

3、科学性:

信用评级是基于经济主体组织自身的历史经营轨迹、信用表现的历史轨迹,以及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历史轨迹,运用科学统计方法首先针对经济主体组织未来可能形成的债务进行分析预测;其次对经济主体组织未来可用于偿还债务资金来源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对影响经济主体组织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预测。这些历史轨迹因素的预测都运用各种经营、财务指标与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统计。

4、艺术性:

信用评级艺术性表现为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品质和信用实力的一种观点,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因不同的使用者可以给出不同的解读。信用品质是基于经济主体组织多年的行为与思想的积累而形成,是企业文化的反映,是其价值观的表现。信用实力包含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受经济环境(好或坏)、经营环境(优或劣)、经济主体组织市场表现(优或劣)、资金实力(强或弱)等因素的影响。

    5、相对性:

信用评级是对经济主体组织在信用主题下的全面的考量,是基于一系列数据计算、指标分析预测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所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主观判断,不是客观表现。相同的信用等级尽表现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两者在竞争的环境下所取得的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表现相差不大。也不代表相同的信用等级经济主体组织信用风险相同,不同信用等级绝对信用风险不同,仅仅是反映相对的差异情况。

    6、多样性:
   
信用评级机构针对经济主体组织(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工商企业、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制定了不同类型的信用等级系列:短期、长期、主体、结构融资等不同类型的信用等级,以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识别差异的不同要求。

第六节  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
   
1、美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

信用评级起源于美国。1841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信用评级机构Louis Tappan在纽约成立,后来被Robert  Dun 接管,在1859年发布了第一份评级报告。
1849年,John  Bradstreet  商业信用评级机构成立,在1857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信用评级的著作。
1933年,上述两家公司合并为著名的Dun ﹠ Bradstreet  (D﹠B) 公司。
这一阶段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针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评估,为企业之间的山歌往来提供服务,尚未发展到对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更类似于现在的征信公司。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阶段的信用评级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业务,不过它们确实现代信用评级机构的前身。
现代信用评级的开端公认是1909年穆迪公司John  Moody (1868----1958年) 对美国铁路债券的评级。从那时候起,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表1-6-1-1)


阶段 起始时间 重大市场驱动事件 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 1909年-----20世纪30年代 铁路需求的迅速增长导致发行债券筹集铁路建设资金,金融信息的缺乏有刺激了投资者对债券信用评级的需求。 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均在这一阶段成立并公布了其首份评级报告。主动评级,评级基于公开信息,向发行人收费。
第二阶段 20世纪30------70年代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大量债券无法支付,使投资者和政府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政府开始规定以评级结果作为投资准则。 主动评级,评级基于公开信息,不向发行人收费。收入依赖于销售出版物,评级结果成为金融法规的依据。
第三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 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大量债券违约,促进了信用评级业的整合和评级技术的发展。 开始接受发行人委托,评级基于公开信息和发行人提供的内部信息,开始向发行人收费,评级范围进一步扩展。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导致信用评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信用评级结果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 评级地域由本国扩张到全球,三大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评级公司,垄断地位日益巩固。评级范围迅速扩展,新兴业务品种不断涌现。

2、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介绍: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1900年,John  Moody 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以下简称穆迪公司),同年出版了证劵投资手册,为多种股票和债券提供信息和统计数据,这个手册两个月销售一空,并成为当时美国最畅销的出版物。
1907年,由于股票大跌,John  Moody 卖掉了公司。
1909年,John  Moody 重返资本市场,这次他决定向投资者提供证劵的价值分析,以取代信息收集,并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其对证劵投资价值的分析结论。同年,John  Moody 从业务运营、管理和财务三方面分析了美国铁路债券,成为对公开市场证劵进行评级第一人,这一次后来被公认为现代信用评级业开始的标志。
1913年,穆迪的评级业务范围开展到制造业、公用事业和政府债券。
1914年,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正式成立。
1924年,穆迪公司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占据了近100%的市场份额。
1962年,穆迪公司被Dun ﹠ Bradstreet收购,成为其子公司。
目前,穆迪公司的评级涵盖100多个国家的主权评级、1100多家公司发行人以及70000多个结构融资项目。至2005年,穆迪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30多个分支机构,2400多名雇员,其中包括1000多人的分析师队伍,2005年收入超17亿美元。此外,穆迪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积极介入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评级市场。

标准普尔公司:

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Corporation)是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投资公司在1941年合并成立的。
1860年,亨利•普尔创立普尔出版公司,专为投资者提供独立的财务分析信息。
1906年,标准投资公司成立。
1916年,普尔出版公司发布了其第一份评级报告。
1922年,标准投资公司发布第一份评级报告。
1940年,标准投资公司开始对市政债券进行评级。
1941年,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投资公司合并,标准普尔公司成立。
1966年,标准普尔公司被麦格劳--希尔(McGraw  Hill)公司收购,成为其子公司。
目前,标准普尔在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同时,还提供指数、风险评估、投资研究以及数据等方面业务。在21个国家共拥有7500名雇员,全球约有34万亿美元发行在外的债券由标准普尔评级。
2005年,标准普尔发布了50多万个评级,其中包括29万个新评级和24万个修正评级,大约对4.7万亿美元的债务进行了评级。

惠誉评级公司:

1913年,在纽约成立了惠誉出版公司,起初是以出版财务统计信息为主,其客户包括纽约股票交易所。
1924年,惠誉开始了评级业务。
1975年,惠誉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成为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首次认可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
20世纪90年代,惠誉在结构融资评级领域取得很大进步。
1997年,惠誉和IBCA(1978年成立的欧洲信用评级公司)合并,更名为Fitch  IBCA,并在伦敦增设了总部,成为一家具有双总部的国际评级机构。经过这次合并,惠誉成为法国Fimalac  S. A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明显增强了在银行、财务机构以及主权评级等方面的影响。
2000年,惠誉收购了总部设在芝加哥的第四大评级机构Duff ﹠ Phelps , 更名为Fitch。Duff ﹠ Phelps 在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结构性证劵和政府公债评级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
2000年,惠誉受够了世界最大的银行评级机构汤姆森银行观察(Thomson Bank Watch),这两次收购进一步扩大了惠誉的业务范围和国际分支机构的数量。
目前,惠誉在全球49家分支机构,拥有约1500名专业人员,评级对象3100家金融机构(1600家银行、1400家保险机构、100家金融租赁公司和经纪公司),1200家公司发行和89家主权评级,并对45000家市政债券保持跟踪。

3、信用评级在其它国家的发展:

1972年以前,美国是拥有信用评级的唯一国家。
1972年,加拿大债券评级公司(CBRS)成立。结束了美国以外没有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
加拿大:

1972年,加拿大债券评级公司(CBRS)成立,总部设在蒙特利尔,主要对公司债、商业票据、市政债和优先股进行评级。
1977年,多米尼债券评级公司(DBRS)成立,总部设在多伦多。
2003年2月,多米尼债券评级公司(DBRS)成为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的国家认可评级机构(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NRSRO )认可的第四家评级机构。
目前这两家评级公司在加拿大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几乎所有的民间企业在发行公司债市均取得它们的评级。

日本:

1975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也是亚洲第一家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日本债券评级研究所(JBRI)。
1985年,成立了另外两家信用评级公司:日本信用评级公司(JCR)、
                                   日本投资服务公司(NIS)
1988年,日本债券评级研究所(JBRI)和日本投资服务公司(NIS)合并成立日本信用评级和投资服务公司(R﹠I)。
日本信用评级和投资服务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它一直在申请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的NRSRO制度认可,但并未取得这一资格。
日本信用评级和投资服务公司(NIS)和日本信用评级公司(JCR)被列为世界九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中。

1982年,菲律宾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85年,韩国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87年,中国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88年,印度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89年,墨西哥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1年,马拉西亚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2年,阿根廷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3年,泰国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4年,智利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4年,哥伦比亚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4年,委内瑞拉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1995年,印尼成立信用评级公司;等国家相继成立信用评级公司。

4、亚洲主要信用评级机构:(2002年10月ABA)(表1-6-2-4-1)

国家或地区 评级机构 简称 技术联系 成立时间 评级数量 分析师数 股东
印度 Investment Information and Credit Rating Agency of India Limited ICRA Moody’s  1991 2000 ----- 23 金融机构
 Credit  Analysid and Research Limited CARE Fitch 1993 158 30 3  金融机构
 Credit Rat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India Limited CRISIL S﹠P 1987 1906 ----- 上市
 Duff and Phelps India DCR India DCR ------ ----- ----- 合资
巴基斯坦 Duff ﹠Pheips--V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 DCR-VIS DCR 1997 40 44 合资
 Pakistan Credit Rating Agency(Private)Limited PACRA Fitch 1994 102 14 合资
印尼 PT Pemeringkat Efek Indonesia PEFINDO S﹠P 1993 ---- 20 122金融机构
 Kasnic KASNIC DCR ----- ----- ----- -----
中国 Taiwan Rating Corporation(台湾) TRC S﹠P 1997 44 ----- S﹠P与政府
 International Credit Association (HK) ICA 独立QE:9000 2000 工商评级1500 20 股份
 Da Gong Global Credit Rating CO.,LTD DA GONG 独立 1994 1万 200 国有
菲律宾 Phil Rating PRS S﹠P 1998 34 10 CIBI基金
日本 Japan Rating ang Investment Information,, Inc R﹠I 独立 1998 1120 55 上市
 Japan Credit Rating Agency JCR 独立 1985 2294 53 金融银行
韩国 Korea Investor Services KIS Moody’s 1985 578 55 70金融
 Korea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Rredit Rating Corporation KMCC Fitch 1987 737 60 韩国银行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redit Evaluation NICE R﹠I 1986 545 46 20金融机构
马来西亚 Rating Agency Malaysia RAM 独立 1990 506 50 49金融ADB﹠Fitch
 Malaysian Rat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MARC Thomson 1996 57 10 保险公司
泰国 Thailand Rat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TRIS S﹠P 1993 13 29 金融机构


 5、中国信用评级的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最初引进信用评级的概念。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全国建立了公开市场债务融资的市场机制。
198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允许国营企业在人民银行的批准下通过在债券市场中发行债券融资,很快这种融资方式在全国迅速展开。人民银行组建了20多家信用评估机构,开展对企业债券发行 进行信用评级。
198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来了《关于撤销人民银行设立的证劵公司、信誉评级公司的通知》,人民银行系统的各级机构成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一律撤销,评级业务由银行的信誉评级委员会办理。
1990年8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设立信誉评级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了信用评级机构组织、业务等问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992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劵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债券信誉评级是债券发行审批的必要程序。
1993年8月2日,国务院第122号令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要进行信用评级。
1992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允许民间股份制信用评级机构成立。
1995年,人民银行银发[1995]322号文要求实施《贷款证管理办法》,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针对企业贷款证的外部评级。
1997年底,人民银行颁布了银发[1997]547号文作出了整顿企业债券评级市场决定。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按照独立性、中立性、公正性和科学的标准对各类组织进行评价,由市场验证,社会监督。
2005年,整规办及国资委发布的《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整规办发〔2005〕29号)规定:商会 协会开展信用评价是行业内部的评价。仅限于会员内部,且自愿参加,不得公开宣传,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评价赞助费,借信用之名牟利。
2006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2号)规定:清理政府行政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信用机构按市场规则进行的评价活动不在清理之列。凡以政府、商会协会、媒体名义收会费搞变相评比是违法乱纪行为。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规定: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规范发展信用评估等商务服务业。
2007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规定:要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要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商务部《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将企业信用细分为“社会信用”和“经济信用”,据此对企业提出了信用管理要求。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府收集起来的、占公共信息80%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开发。信息公开对经济社会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发〔2008〕11号)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
2009年3月3日,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积极发展信用销售,鼓励企业购买信用服务和产品,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产品,满足企业信用管理需求。各地商务、财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保监等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销售工作。
2010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决定公布取消和停止社团部分收费及有关通知。要求和相关制度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各社团未经批准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涉及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的检验、检测、评估(或评价、评审)、审计、鉴定、认证、考试、培训等服务性收费,一律按乱收费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为第三方独立信用认证市场化发展清理了障碍。
信用评级又细分为两类:主动评级和委托评级。

主动评级含义:是针对信用评级机构行为而定的,就是没有任何机构的委托,信用机构给予自身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而自己确定的评级对象。
在评级业务中,像国家主权评级仅适用于主动评级。因为没有一个机构有权委托评级一个主权国家,也没有一个主权国家愿意委托评级机构来给自己评级。优势主权国家抗议或很反感评级机构的给出的级别。
主动评级的风险分析完全靠依据公开信息,更大靠评级人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准确判断。评级机构更多选择针对市场比较关注的热点领域或地区进行集中多家主体的主动评级。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为开拓新市场做铺垫。
委托评级含义:就是受之委托,是受第三方(政府或机构)或主体组织本身的委托,对其进行评级。
与主动评级不同,委托评级是以合约的形式达成协议,与评级机构签定委托信用评级合同。合同中规定多长时间提交评级结果,受评对象向评级机构提供相应的资料、协同评级机构取得相关资料。并向评级机构支付委托评级费用。

    评级信息来源:评级对象(发行人),以及与评级对象(发行人)存在业务、管理、监督等关系的相关部门。这些相关部门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国际合作组织、其他社会征信机构等。
    银行类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政府部门:工商、税务、统计、信息产业、海关、技术监督、劳动人事等国家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
  司法部门:公安、检察和法院。
  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公认的权威组织。
社会征信机构:依法批准成立,征集企业信息,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法人单位及其他组织。

第一部分   信用评级机构主动或接受信用评级委托方的委托,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组建评级小组并接受和收集评级信息资料;
不论是主动评级,还是委托评级。首先是确定评级项目,然后是组建评级项目小组。委托评级的情况下,先是接到受评主体的委托,再和受评主体进行约谈,然后签订委托信用评级合同并签立诚信承诺书。接下来评级公司组建评级项目小组。

第一步: 组建评级项目小组。评级项目小组由3名信用分析人员组成。
若受评主体的组织机构比较复杂,或主体业务涉及领域过多,评级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分析人员。在评级小组中,至少有一人熟悉受评主体主业行业或相关行业,及所处区域经济环境的行业分析专业人员,还要有一人熟悉受评主体适用的会计制度准则的财务分析专业人员。因为地区语言的差异,要考虑语言能力的沟通。

第二步: 收集受评对象的信息资料并尽职调查。信息从受评对象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收集。

第二部分   遵照信用评级的基本原则和流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评级对象(发行人)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做出综合评价;

静态分析: 是对研究对象在某一个时点的特性进行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对象是某项具体的指标,或是研究对象的整体。
动态分析: 是将研究对象在某个时期的定量和定性特性与内外因素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其未来发展变化作出估计和判断的过程。是建立在静态分析基础之上,是对静态分析的深化。
宏观分析: 是将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经济结构的特点和潜在影响、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风险的影响等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微观分析: 是将受评对象的基本素质、经营实力、品牌实力、市场占有率、经营绩效、现金流稳定性和充足性等进行分析。

    第一步:  依据对收集资料的初步审查结果,评级机构确定详尽的评级对象(发行人)实地调查内容。实地调查包括与评级对象(发行人)的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访谈、查看评级对象(发行人)现场、对评级对象(发行人)关联的机构进行调查与访谈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 评级小组在实地考察和访谈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或补充相关资料,并建立完备的实地调查工作底稿。
第三步: 评级小组在完成实地调查后,开始进入初评阶段。评级机构应视评级对象的实际情况安排初评工作进度。从初评工作开始日到信用评级报告初稿完成日,单个主体评级或债券评级不应少于15个工作日,集团企业评级或债券评级不应少于45个工作日。
第三部分  依据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物权、林权、土地数量、种养殖数量、贷款情况、担保情况、其它资产负债情况等指标要素,对个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个人信用等级。

    第一步     信用等级评价人员审查个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所在区域;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个人品德良好,无不良行为,社会信誉好;
    四、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并有一定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
   五、具有按期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意愿。

第二步   评级人员进行个人信用等级评价程序。

    一、由信用评价人员对个人进行调查,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电子档案,提出初评意见。
    二、由个人信用等级评价小组按照标准,对个人信用等级作出评价,并在网站上进行申请程序公示。

第三步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住房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信贷信息、其它信息五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个人主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二、家庭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常驻外地详细地址;
    三、联系电话;
    四、家庭成员(含户主)情况;
    五、涉农、非农、家庭年度总收入情况;
    六、房产情况;
    七、林权情况;
    八、种养殖情况;
    九、主要设备情况;
    十、个人未结清信贷情况;
    十一、民间借贷情况;
    十二、对他人担保情况;
    十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个人家庭评价情况;
十四、个人信用等级历史评价意见;
十五、交通违法行为;(分为主动违法还是非主动)
十六、个人职业情况、年收入情况;
十七、个人名下的工商企业经营情况,该企业信用品质情况;
十八、孝顺父母、长辈程度以及爱幼情况;
十九、与人相处融洽度;
二十、综合授信情况。

第四步    信用等级评级人员根据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偿债能力等四个方面指标计算分值,确定其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分值标准如下:

    一、道德品质(共220分)
1.遵纪守法,无赌博等不良行为(55分);
2.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信用观念(45分);
3.尊老爱幼,家庭和睦(45分);
4、邻里团结(35分);
5、关心公益事业(40分)。

    二、信用记录(共380分)
1.无贷款记录,无违约情况(160分);
2.已有贷款记录,但无违约情况(110分);
3.曾有违约情况,但现已清偿(110分)。

    三、经营能力或经济实力(共275分)
1.所有借款和担保项之和与其年经济净收入之比1倍(含)之内(160分);
        1倍至3倍(含)(100-160分);
        3倍至5倍(含)(60-100分);
        超过5倍(0-60分)。
2.家庭人均年经济净收入在当地乡镇(街道)人均年经济纯收入之比2倍(含)以上(110分);
     1倍(含)—2倍(60—110分);
     1倍以下(酌情0—60分)。
   四、偿债能力(共221分)

家庭总资产与所借全部款项和担保款项之和比,高于3倍(含)的(221分);
2倍(含)—3倍的(110—221分);
1倍(含)—2倍的(60—110分);
低于1倍的(酌情0—60分)。


第四部分   确定个人信用等级,编写个人信用报告。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对受评个人进行跟踪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复检、不定期与受评人员会谈、等级修正等工作。

    第一步: 评级机构在信用等级时效限定期内按照跟踪评级安排继续进行评级服务;
  
    第二步: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跟踪评级;
  
    第三步: 信用评级机构密切关注评级对象(发行人)的信息,保证信用评级资料的及时更新;
  
    第四步: 跟踪评级报告应当与前次评级报告保持连贯;
  
    第五步: 跟踪评级结果按照规定发布。跟踪评级结果与以前公告结果不一致的,由信用评级机构及时通知委托方或评级对象(发行人)。变更后的主体信用等级应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发布并在评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